今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于前段時間出爐。總的來說,中國相當強勢,上榜的中國公司達到了120家,跟美國的126家相差不遠,同時遠超第三位的日本(52家)!
大佬還是那些大佬,今年以絕對優勢獨占鰲頭的,依然是沃爾瑪,緊跟其后的是中國國家電網。前十的席位依然被能源公司和汽車企業鎖定著,其中,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位列第三、第四名。巴菲特麾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雖然倒退了兩名,但依然以第10名的排位出現在顯眼的位置。
從這份榜單來看,其中有兩點值得關注:一是沃爾瑪從2014年起已經連續第五年位列《財富》世界500強的榜首;二是中國入圍企業的數量繼續逼近美國。
從1995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同時涵蓋了工業企業和服務性企業以來,還沒有任何一個其它國家的企業數量如此迅速地增長。
從重要性上而言,500強大約占據了全球生產的40%、國際貿易的50%、國際技術貿易的60%和國際直接投資的90%,的確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是一個國家最大的經濟“名片”。
以沃爾瑪連續5年位列《財富》世界500強的榜首為例。沃爾瑪第一登頂《財富》500強是在2002年,這是商業歷史上第一次一家服務類公司拔得頭籌。
美國的管理專家彼得·德魯克在第一時間評論認為:“發達國家經濟的權力正在迅速地從制造商轉移到分銷商和零售商。”事實證明,德魯克的觀察非常敏銳,從2002年到2018年,沃爾瑪總共13次登上《財富》500強的榜首,而美國經濟的權力的確從制造業迅速地向包括零售在內的服務業轉換,制造業在美國經濟中的比重已經下降到12%左右,與之相對而來的,是美國的消費和美國零售業在過去10多年的時間,其商業模式和權力在全球拷貝。
這種經濟權力的轉換,也是一次財富風口的大轉換,如果事先洞悉這種轉換,一定會成為過去20年全球經濟的大贏家。事實上,如果從過去20年全球經濟的秘密看,至少有兩大秘密值得關注:
第一,在過去20年,在美國等國家,真正發大財的人,大多是靠流通和商業領域的創新,而非制造業領域的創新起家的,最大的商機不在制造,而在經銷領域。這個結論雖然令人沮喪,卻是全球財富的真實圖景;以這次500強的榜單為例,零售業占美國入圍企業的比重達到了10%左右,而中國只有4家企業入圍。
第二,財富永遠集中在世界上最發達的城市和城市群,在中國也是。中國五大城市群占全國國土面積11%,人口40%,GDP總量接近全國的60%,2017年,中國有14個城市的GDP總量超過了1萬億人民幣。
事實上,中國經濟目前所處的財富周期和2002年沃爾瑪第一次登頂《財富》世界500強榜首的情況非常相似,中國的零售業在經歷過去10年的突圍和探索之后,其在中國經濟權力版圖地位的顯著提升強烈的預示著,中國經濟的版圖其實已經從制造領域向零售和經銷領域轉移,特別是,隨著中國消費的崛起,這種轉移的勢頭出現了明顯的加速態勢。
消費的崛起會成為下一個20年中國經濟最大的事件,是中國經濟最大的風口。麥肯錫之前預計,到2025年,中國的中產階層將超過8億人口,他們會成為“新消費時代”的重要力量。
投資有風險,以上信息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