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消息!6月24日,中國央行宣布“定向降準”:從2018年7月5日起,下調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已經是央行年內第三次定向降準。
本次定向降準的具體措施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
1、鼓勵5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和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運用定向降準和從市場上募集的資金,按照市場化定價原則實施“債轉股”項目。支持“債轉股”實施主體真正行使股東權利,參與公司治理,并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
2、定向降準資金不支持“名股實債”和“僵尸企業”的項目。
3、郵政儲蓄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商行等中小銀行應將降準資金主要用于小微企業貸款,著力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央行定向降準有何影響?
由于此次定向降準及4月的定向降準,都明確指向要用于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因此,該項政策最直接的受益者無疑是小微企業。
在當前股市較為敏感的時間點宣布這一釋放流動性的消息,無疑對股市來說也是一大利好。但從最近八次降準后的市場走勢來看,降準消息公布次日的A股呈現四漲四跌。且昨日A股市場三大股指跳水,短期內很難有較好的明確性機會,因此仍宜謹慎對待。
從房地產市場來看,表面上“定向降準”主要是針對實體經濟的,跟樓市無關。事實上,銀行資金總是以各種方式流入樓市,因為樓市回報率高,所以此次降準對樓市也是較大利好。以往歷次降準周期之后房地產市場也都出現了一波成交轉暖跡象。
不過,未來結構性去杠桿仍是工作重點,將繼續限制房地產企業、產能過剩行業的國有企業融資,以及規范地方融資平臺。
海通證券研究報告認為,債市的分化仍是未來的主旋律,利率債和高等級信用債仍是配置首選,而對低等級信用債仍需保持謹慎。
免責聲明:本文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涉及版權,請聯系我們。
投資有風險,以上信息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