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千禧一代住房擁有率出現暴跌。
調查顯示,從倫敦到曼徹斯特,千禧一代正面臨住房危機。
在英國一些地區,25歲至34歲的千禧一代的住房擁有率幾乎減半,并且住房負擔能力危機不僅僅發生在倫敦。
據《衛報》報道,這份報告是根據為期兩年的“英國代際公平”調查得出的。該調查由智庫決議基金會監督,由前大學部長大衛·威利茨(David Willetts)主導。該研究小組發現,在英國,價格過高的住房迫使千禧一代面對“越來越擁擠和昂貴的租賃房產,通勤時間更長,而且很少有機會攢錢買房。”
下面的數據顯示了為何千禧一代的住房擁有率的崩潰比想象的要普遍得多:
25-34歲的人的住房擁有率已經大幅下降,從1984年的53%下降到了去年的26%。
在南約克郡,這一比例從54%下降到了25%;
在西米德蘭地區,住房擁有率從45%下降到20%;
而在威爾士,這一數字從50%下降到28%;
東南部則從55%下降到27%。
在倫敦外,這一比例已經從53%下降到16%。
在委員會分析的22個地區中,只有蘇格蘭的斯特拉斯克萊德,年輕人的住房擁有率保持穩定。1984年為32%,去年為33%,在2002年達到了45%的峰值。
令人震驚的是,在如今這個地區經濟增長欠佳的情況下,千禧一代的住房擁有率預計將達到上一代45歲人群的水平。
《衛報》注意到,遺產的繼承可以加快房屋購買的進程,但他補充說,“幾乎有一半無房產年輕人的父母也沒有自己的房子。”
近2/5的千禧一代到了30歲的時候還是租房,這是X一代的兩倍,幾乎是嬰兒潮一代的4倍。據估計,千禧一代在住房方面的支出約占其凈收入的1/4,是戰前一代人的3倍。
《衛報》解釋了在通勤時間更長的情況下,千禧一代如何面對更小的生活空間。
他們的生活空間也在減少。現在,每個租客居住的私人租賃空間僅為8平方米,少于1996年的水平。與此同時,擁有自己房子的人平均多擁有四平方米的房子。由于較年輕的家庭更有可能是私人租房者而不是業主,他們每個家庭成員現在的平均空間更少。在20多歲的千禧一代中,有十分之一的家庭生活在十分擁擠的環境中。
千禧一代面臨的通勤時間比老一輩人要長。如果目前的差異繼續存在,在四十歲時,千禧一代將會比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人每年多花3天的通勤時間。
根據2002年至2012年的存在趨勢,約有一半的年齡最大的千禧一代在45歲時就會擁有自己的房子,而在那個年齡段的嬰兒潮一代中,有超過70%的人擁有自己的房子。
以目前的速度,英國大多數千禧一代在他們的一生中可能都買不起房子。
投資有風險,以上信息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