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美國移民關注美國經濟資訊:2012年12月20日,在得知洲際交易所集團(ICE)將出資82億美元收購紐交所后,紐交所交易員深感振奮。
一個13歲的孩子將收購200多歲的老爺爺——美國洲際交易所對紐交所母公司的收購案自公布之日起,便成為金融界的焦點。種種跡象顯示,這一收購案已經進入最后的收宮階段。
“收購料于11月4日完成”
6月下旬,歐盟宣布無條件批準美國洲際交易所集團(ICE,下稱“ICE”)對紐約證券交易所母公司——紐約泛歐證券交易所集團(NYSE Euronext,下稱“NYSE”)的82億美元收購交易。由于歐洲眾多證券交易所都是紐約泛歐證券交易所集團的成員。歐盟有很多法律和條例可以用于干預這項收購,以防止收購之后可能形成的公司壟斷損害歐盟國家的消費者利益。這次無條件批準通過交易后,為ICE成為世界第三大交易所集團掃除了最大的障礙。
8月31日,ICE大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黃杰夫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專訪時透露,此次收購將在10月初有明確進展。10月11日,黃杰夫表示ICE有望在11月4日完成對NYSE的收購,但沒有透露更多的細節,并表示因尚在敏感期內ICE方面暫不正式接受采訪。同日,他在自己的微博也發布了上述信息,“料于11月4日完成收購”。
與此同時,ICE于10月2日在官方網站上更新了本次收購的最新進展——泛歐監管機構主席委員會已發出函件批準此項交易。這場備受市場關注的并購案收官之日已近在眼前。
新策略規避壟斷審查
早在2011年,ICE就曾聯手納斯達克,打算收購NYSE,但遭遇失敗。去年底,ICE再次宣布將單獨收購NYSE,作價82億美元,支付方式為現金加股票,在這項交易完成后,NYSE的股東們將擁有ICE約36%的股份。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ICE單獨收購在監管部門獲批的難度不大。ICE主要經營原油、天然氣以及棉花等大宗商品期貨交易,而NYSE所屬的紐交所主要從事的是股票、股票期權和衍生品業務,雙方業務重疊很少。并且,兩家公司合并后在期貨市場的占有率僅為約10%,這樣的比例不會觸及反壟斷條例。
事實也是如此。今年6月3日,此項交易獲得兩公司股東的批準,隨后又獲得了歐盟委員會的批準。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此也開了綠燈——8月16日在其網站上公布的一份監管文件中表明批準ICE收購NYSE的交易,此項并購符合美國證券監管法規。
ICE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杰夫·斯普雷切(Jeffrey Sprecher)在今年9月份對媒體表示,ICE收購NYSE的交易將在今年下半年完成。
位于華爾街的紐交所作為美國資本主義最重要的象征符號,自20世紀20年代起,一直是國際金融中心的代名詞。ICE成立于2000年5月,總部位于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2001年收購了國際石油交易所,2007年與紐約期貨交易所合并,在2010年時又與氣候交易所合并。
ICE經由其電子平臺,提供原油及相關提煉品、天然氣、電力、碳排放量等期貨合約交易。在原料方面,涵蓋有可可、咖啡、棉花、乙醇、柳橙汁、紙漿和糖等,此外,其業務范圍也包括匯率和指數期貨。
一個13歲的孩子收購200多歲的老爺爺——這一收購案自公布之日起,便成為金 融界的焦點。杰夫自信地表示,ICE市值上升,為本次收購增加了砝碼。“當初ICE剛上市的時候市值6億美元,而當我們打算收購NYSE時,我們的市值大約有220億美元”。
上海市投資學會副會長、金融學教授陳湛勻認為:“盡管紐交所是老牌金融中心的代表,但是市場的游戲規則更多考慮的是競爭能力。近年來,NYSE的經營狀況很不理想,股價一路下滑,這也是NYSE股東愿意主動出售自身的主要原因。而ICE近年來主要利潤增長很不錯,主要得益于能源期貨交易量上升,以及信用違約掉期(CDS)清算業務營收增長。”
此前在2011年,德意志交易所也計劃與紐交所進行合并,但最終被歐盟的反壟斷機構否決;同樣在2012年上半年,納斯達克和ICE聯合收購紐交所,最后被美國的司法部否決。
陳湛勻教授表示:“這次并購中,ICE吸取了去年的教訓,采用新的方式,把歐洲證券交易所與ICE分開,在收購后,將歐洲證券交易所的股權剝離出去,這樣就可以規避歐盟的審查。”因此此次收購進展較為順利,未受到歐盟方面阻撓。
投資有風險,以上信息供參考。
上一條:加拿大與歐盟達成自貿原則性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