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菲律賓8000萬人口中,華人約130萬左右,而有華人血統(tǒng)的菲律賓人據說近1000萬。不少名人賢達都表示或不回避自己擁有華人血統(tǒng)。1999年11月朱镕基總理訪菲前夕,記者專訪當時的外長西亞松(SIASON),這位享有盛譽的資深外交家的開場白竟是“江澤民主席是我的舅舅”,他幽默地承認他本人有華人血統(tǒng),是中國人的好朋友。記者從菲律賓朋友那里得知,凡是名字后綴帶SON的,比如菲律賓前國家警察總監(jiān)、現(xiàn)參議員拉克松(LACSON),以及把前總統(tǒng)埃斯特拉達拉下臺的前省長辛森(SINSON)等,都帶有華人血統(tǒng)。最有名的還有現(xiàn)任菲律賓總統(tǒng)阿羅約的丈夫及紅衣大主教辛海綿等。但是,在普通菲人眼中他們已不再是華人,因為他們講菲語,生活也已菲化,完全融入了菲律賓社會。
幾十年前,華人為了生存,想出不少能快速“融入當?shù)厣鐣?rdquo;的法子,有的與菲人通婚———在原配之外,再娶一名菲女;更多的是花錢買菲律賓人的姓氏,在各類需注冊的官方文件上,達到“真假難辨”的效果。記者不少華人朋友的英文名或西班牙文名,就與中文名毫不搭界。連祖宗姓氏都背棄了,多少可以體現(xiàn)這些背井離鄉(xiāng)的同胞們身處異國的不易。
華人不直接參政,他們更愿意用錢來結交權貴
雖說在菲律賓不到2%的華人控制著近60%的國家經濟命脈,并有機會參與金融、交通運輸、通信等關鍵部門的經營,但經濟領域的超前,并不能掩蓋華人在政治舞臺上的滯后。以筆者看,后者才是衡量華人是否融入菲律賓社會的標尺。
自1982年華人開始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后,在政壇嶄露頭角的華人算起來已有10多位。但多數(shù)華人還是鐘情于花錢買平安、結交權貴的“短平快”做法。反過來,在不滿足現(xiàn)狀的勤勞的華人眼中,菲人太多地承襲了西班牙拉丁式的浪漫與慵懶、樂天與閑散。正因為如此,直到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華人家長仍反對子女與當?shù)厝送ɑ椋?ldquo;娶了一個,負擔全家”是他們慣用的借口。當然,對以從事販毒、走私或非法小零售業(yè)為主的極少數(shù)新移民來說,他們的態(tài)度又另當別論了。
投資有風險,以上信息供參考。
上一條:新加坡推進社會建設
下一條:羅清泉拜會德卡斯特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