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美國學校陸陸續(xù)續(xù)開學。這讓我想起來我家小朋友小學一年級入學的時光。
入學第一天,第一堂課,美國小學和中國小學很不一樣。美國小朋友并不是打開書本讀書,而是作自我介紹。這對于六歲的小朋友而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之前他們從來都是在父母的保護下,此刻突然面對二十幾個陌生人,講幾句話,很多小朋友都比較緊張。
老師首先介紹自己。在美國,不管是小學生還是高中生,對老師從來都不稱呼老師,而是在老師姓前加上先生女士。MR SMITH,MRS SMITH (結婚女老師) ,MISS SMITH (未婚女老師) 。
接下來,老師讓每一個同學走到講臺前,向大家自我介紹。老師會很和藹地教同學怎么介紹自己。第一,介紹時聲音一定要洪亮。第二,讓同學明白你在介紹什么。第三,說話時,眼睛看著大家,不要看著椅子或者墻角。第四,雙手可以背在背后,也可以自然地放在兩側。但不要插在口袋里,或者雙手互相擰來擰去。
介紹的內容很簡單,自己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我認為,小朋友比較標準的介紹就是幾句話:大家好,我叫XXX,希望今后和大家開心地做朋友,一起學習。
不要小看這短短的自我介紹,它是小朋友增加自信心的開始。以清晰的聲音,正確的姿勢,不膽怯的眼神說出這幾句話,充分發(fā)揮了外向的小朋友的潛力,同時也使性格內向的小朋友突破自己的難關。
美國小學校還有另外一項我認為對小朋友非常重要的活動,就是站在同學面前講故事。
小學一年級,班主任讓每一個小朋友在每一個星期都有一次機會在大家面前講述一件自己最感興趣的事情,題材不限,只要是健康的故事就可以。
班主任把小朋友分成五組,一組五個同學左右。第一組五個同學在星期一下午最后一堂課最后的十五分鐘時間在大家面前講自己有趣的故事。第二組五個同學在星期二下午,以此類推。一直到星期五下午,全班每一個同學都可以輪到講自己的故事。
我記得我的小孩剛開始比較怵頭講什么,怎么講。漸漸地小孩越來越有興趣,每次周末,他都盼望著下個星期講故事,而且自己還在想怎么講才能把同學逗樂。有一次,我給他買了一條前面四個兜的新褲子,他就穿著新褲子上前給同學講這條褲子有多妙,一個口袋裝彈球,一個口袋裝撲克牌,一個口袋裝變形金剛,一個口袋裝小汽車模型……在大人看來很不起眼的語言,卻逗笑了同學。
剛剛到美國時,我常常納悶,怎么美國很多人,不管是政治家,還是研究院的同學,站在大眾面前演講不僅不看手稿,而且講得生動有吸引力,他們天生就能言善辯嗎?
后來才知道,美國人從小學開始就培養(yǎng)善于表達自我的能力。能很好的表達自我,不僅需要技巧,更需要自信和主動性。這一點和中國教育有很大不同。在中國教育看來,只有學習表演的小朋友才培養(yǎng)表達能力,而12年義務教育重點培養(yǎng)孩子的讀書能力。
在現實工作中我更體會到表達的重要性。以我們公司為例,在技術部門的工程師工資比市場部門的銷售員工資少很多。開始我覺得不公平,技術人員搞科技創(chuàng)新,很辛苦,為什么賺錢比那些不懂技術的推銷員要少?后來慢慢明白了,你再有好的技術不會推銷,不知道推銷,好技術也是一堆廢品。
在生活中也一樣,如果你沒有能力表達自己的優(yōu)勢,誰知道你的優(yōu)勢?培養(yǎng)美國小學生善于表達自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他們的自信心。
投資有風險,以上信息供參考。
上一條:新加坡私立大學預科課程申請指南
下一條:美國移民吸引力掃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