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倫筆下的“黑山”并不是特指一座山,而是一個亞得里亞海邊的多山小國——黑山共和國。或許這是一個你從未聽說過的國家,因為直到2006年它還與塞爾維亞是一個國家,簡稱塞黑。而在2003年之前,塞黑有一個更為人所熟知的名字——南斯拉夫。這個國家的確太過微小,但那里山與海的呼喚攝人心魄;這里仿佛與世隔絕,卻有著渾然天成的浪漫。
你知道嗎,黑山全國有七成都是高山連行政區都是以山來劃分,這里的山脈一旦攤平,可以覆蓋整個歐洲版圖。
亞得里亞海的包圍與冰河運動的結果,造就了長達300公里的海岸線,才能成就拜倫筆下陸地與海洋最美的邂逅。
山路險峻,房子依山而建,陡峭高聳的山壁與遼闊湛藍的大海相連,陽光照射在海面上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國如其名,很少國家能讓人形象而貼切地把國名和景觀聯系起來,而黑山確實名副其實。
科托爾灣
在黑山共和國長約300公里的海岸線上,以東南部的科托爾灣(Bay of Kotor)最受旅人的歡迎。曾游歷黑山的詩人拜倫說過:“上天,大手筆地,在此種下了大自然的珍珠。”現在或許是再度收獲珍珠的時節了。
這里有地中海地區唯一的峽灣地形,曾被選為世界上最美麗的25座海灣之一。70年代,這里有一萬四千六百公頃的范圍被劃為聯合國文化與自然遺產區。
科托爾灣還是一個讓群山圍繞著的天然港口,山形和海灣的多變使每一個轉彎都有獨特景觀。陡峭崎嶇的山脈,花崗巖山體呈黑灰色,山腳下蕩漾著蔚藍的水,水邊岸地聚成了一個個小巧如童話般的城鎮,城鎮海拔最高的往往就是教堂的尖塔。幾乎每一個小鎮都背山面海,都有繁華落盡歸于平靜的故事。海灣中有幾座迷你型的孤島,由教堂坐鎮,年邁的敲鐘人每天準時敲響港灣的寧靜。
科托爾古城
科托爾灣中以被列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的科托爾城最為知名。古城依附在亞得里亞海最犬牙交錯的海岸,一條鎖鏈就可將其封鎖。也正是因此,古威尼斯人曾大興土木建設圍墻堡壘,整座城市宛如大型迷宮,如果沒有地圖,很容易迷路。
小城很袖珍,基本上一個小時就能逛完,但旅人們往往會輕易耗上一整天,在曲折的巷弄里迷路,總會遇見一個又一個的小廣場,廣場上總有無數留人腳步的咖啡館和雪糕店。
古城里的每一塊石頭都烙下了光陰的斑駁,幾百年的時間走過了,一切似乎無動于衷,只加深了石頭上的紋路而已。
建于1166年的圣特里芬大教堂,是科托爾城最高的標志性建筑, 也是亞得里亞海沿岸最古老最著名的教堂。每隔半小時教堂的鐘聲都會響起,傳遍城市的每個角落。
在科托爾必須要做的事是攀登洛夫茜山峭壁上的之字形城墻堡壘,登高可以俯瞰古城全貌及峽灣全景。始于海邊的繞城城墻從9世紀動工直到18世紀才建成,全長4.5公里的城墻從山腳下看非常像中國長城,不仔細看它似乎就隱沒在灰黑的山色中。
黑港
在城墻外的岸邊步道散步,港口停靠了無數奢華的私人游艇,叫人驚嘆。 有別于科托爾城的質樸,科托爾灣里的黑山港(Porto Montenegro)游艇碼頭,盡顯黑山奢豪的一面。黑山港在奧匈帝國時代為一個軍港,幾年前由世界三大富豪——金礦教父Peter Munk及LVMH集團主席Bernard Arnault英國金融巨頭Rothschild家族成立的開發商,一齊點“港”成金。在港口建造的五棟別墅,隨即被F1車隊前老板Eddie Jordan等名流搶住,后來更有麗晶酒店在此開業,酒店設計受文藝復興時威尼斯風格的啟發,打造出了一個金碧輝煌的意式宮殿。
佩拉斯特
距離科托爾10公里左右的小城佩拉斯特可謂科托爾灣里的一顆珍珠。海岸不遠處的兩個袖珍小島吸引著旅人的目光。
黑山人是這樣介紹它的:那里有兩座海島,小到就像兩座籃球場一般,但奇妙的是,它們幾乎和海平面平行,宛若上帝擺放在海面上兩枚棋子。
其中之一巖上圣母礁(Our Lady of the Rocks Island),是一個依靠壘石和沉船殘骸堆積而成的人造島。傳說安全出海而歸的漁民會朝海面的特定地方扔塊石頭,表示向圣母還愿,久而久之竟神奇的隆起島嶼,而島上的巖石圣母院也成為必去的朝圣地;另外一座較小的是自然島嶼圣喬治島(Island of St George)如今是一座私人島嶼。(本文轉載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投資有風險,以上信息供參考。
下一條:黑山共和國,低調神秘的歐洲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