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 大概是一個有些尷尬的存在。雖然有著全美第12名的好名次,但是在國內卻鮮有人知。介紹時,一定要記得強調“美國”兩字,才能避免和位處西安的中國西北大學混淆。即使是在美國,有些人也戲稱它為“常青藤學生的備胎”。即便如此,我對西北大學的滿腔熱血,從決定提前申請它的時候就沒消減過。
身為一個一心想研讀傳媒學的人,麥迪爾新聞學院響當當的招牌確實是對我最大的吸引。但除此之外,密歇根湖畔美麗的風景,和大都市芝加哥相鄰的地理位置,以及僅僅百分之七的中國留學生比例,都是西北大學獨特的閃光點。
到了西北大學,你便會被一片深紫色洗了腦。小到T恤、水杯、徽章,大到學校的網站,校園的花叢,都是一片紫色,甚至連圖書館大樓都在夜晚散發出紫色的柔光。而在我工作的地方——學生辦事處的宣傳部,將紫色設置成所有宣傳產品的底色已成了一種習慣。在西北大學,我們就獨愛這一抹紫,其他顏色統統不能與之媲美。我們將對西北紫的熱愛稱之為 “Purple Pride(紫色驕傲)”,不管走到哪里,看到那一抹高貴冷艷的紫,便會想起母校。
西北大學的學生大多崇尚自由主義,這也造就了校園里開放的學術和政治氣氛。先不提學校里大大小小的那兩三百個社團和五花八門的活動。在這里,你的想法和身份是得到尊重的,反而種族或性別歧視會受到強烈的抨擊。我雖然不能以偏概全,但是大多數的西北大學學生都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教育則讓視野開闊,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提高,人和人之間的平等也就變得容易了。當然,這也意味著,你雖然身為外國人,卻不會被絲毫“放水”。不論是社團干部還是工作崗位,一切得拿能力說話。
在西北大學,另一個現象就是“學霸”太多。不論是教室第一排慷慨激昂的白人小哥,圖書館閉館時才整理書包的印度美女,還是身邊一個個完美克服語言障礙的中國學霸,這時,你一定要放下你在高中時依附著考試排行榜的那點小驕傲。當所有人都是學霸的時候,只學習的人就沒有了絲毫亮點。在社團活動中,我認識了每天管理著整個媒體網站,卻在三年中都保持了接近完美的GPA的主編。還有身為全職學生,卻又同時做著校內工作和校外實習的學姐。也有前一晚在兄弟會里盡情狂歡,第二天卻完美拿下微積分考試的亞裔少年。在這里,學霸的規格提高了,比的是,誰能在擠出的時間中,學得最快最好。而在西北大學讀書的中國留學生,大多也都是深藏不露的世外高人。SAT成績在2300分以上的學生大有人在,不僅如此,各類實習也是囊括懷中。雖同處一個校園,但有人忙創業,有人忙炒股,大家似乎都有著自己的“小世界”,走路時腳底都帶點風,大有爭分奪秒的意思。
不僅如此,西北大學是 “quarter system” (學期制)的學校。也就是說,在西北大學,每年有春、夏、秋、冬四個學期,而每個學期只有兩個多月的時間。短短的學期意味著課堂的進度很快,常常剛開學沒兩個星期就開始期中考試。這樣快節奏的教學雖然常常讓學生叫苦不迭,但毋庸置疑,這樣的制度確實能讓我們接受更多的知識,體驗不同的課堂。
也是因為這樣繁忙的生活節奏,學生的作息大多都十分古怪。原來只聽說凌晨四點的哈佛圖書館人聲鼎沸,卻不想后半夜的西北大學也如此熱鬧。多少次看到過了午夜,才忙完了社團工作和其他事情進入學習室的同學。期末時在圖書館過夜的學生更是見怪不怪。而西北大學的深夜食堂,更是在凌晨一點才迎來了“晚高峰”,因為這是學生們學習到一半中場休息時的能量補給站。看似平靜的深夜里,大家卻都還在挑燈夜戰,奮筆疾書。
若說西北大學有什么不能忍受的,那大概就是芝加哥冬天刺骨的冷風。這風和北京的風有些不同,雖不是干燥得像刀子般割在臉上,但特別在一個“猛”字上。五六級的大風是家常便飯,有時甚至要更猛烈些。當風吹得狂野時,逆風而行就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怎么沖都會被推回來。每每這個時候我都不敢在湖邊行走,生怕直接被大風推到湖里去。
然而,多數時候,西北大學是寧靜秀美的。密歇根湖如海般遼闊,望不到盡頭。而精心雕刻的樓角,教堂里閃著異彩的琉璃玻璃,透過樹影,灑在青青草地上的陽光,都令人心馳神往。而在這美景之中,最有西北大學特點的,卻是各式各樣的“石頭”。
說西北大學不如其他名校,大概是因為它的低調。它培育了許多在政界,商界,甚至娛樂圈都響當當的人物,并且常常高居畢業生就業率榜單前幾名。雖然沒有常青藤的名號,沒有漂洋過海的名氣,但西北大學的學生都為能在這個斑斕的校園里學習、成長而感到自豪。在西北大學人的心中,那抹高貴的紫色,永遠是心中最絢爛的色彩。(注:此文轉載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投資有風險,以上信息供參考。文章內容來源于網絡,如涉及版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