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注塞浦路斯投資移民聆聽塞浦路斯故事:薩拉米斯古城遺址位于法馬古斯塔北、卡爾帕斯半島的基部。這座曾是古代塞浦路斯首府的古城,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100年。古城先后經(jīng)歷了亞述人、古埃及人、波斯人和羅馬人的統(tǒng)治,最后毀于大自然的強暴。

遺址縱橫延伸占地超過一平方英里,很多部分還有待于考古發(fā)掘。遺址的大部為松樹、桉樹及含羞草所覆蓋。目前發(fā)現(xiàn)的可追溯到公元前411年至公元前374年之間的古物殘片和金幣,是這座古城具有重要考古價值的真正證明。
公元76年的大地震給這座城市帶來很大的破壞。那之后,古羅馬的圖拉真皇帝繼以哈德良皇帝建造的有巨大廊柱的大角斗場,它是這里最不朽的部分。公元311年古城經(jīng)歷了第二次大地震,當(dāng)時的基督徒拖來鄰近羅馬大劇院的石柱修補大角斗場,這使得現(xiàn)在你看到的石柱大小不同。大劇院是第二個令人贊嘆的所在,它有50排階梯座位,可容納15000名觀眾。這些建筑的四周有很多凹入的壁龕,里面有大理石人像。我們現(xiàn)在能看到的都是無頭的雕塑,這是因為后羅馬時期基督教被接納為國教,這些裸體人像被認為有傷風(fēng)化而遭到遺棄或破壞。事實上所有暗示羅馬異端宗教的作品在那時就被不同程度的人為破壞。
羅馬人對于洗浴有過分的熱情,在這里也可窺見一斑。在名為大會堂的建筑遺址里可見到熱水浴,冷水浴和蒸氣浴池。在基督教以前(公元400年之前),這里是相當(dāng)色彩絢爛的地方,大理石柱都覆蓋有彩色的涂料,還有彩色的雕像,彩色的大理石拼圖。這些只有很少部分遺存下來。間有長方形塔樓的城墻是基督教時代建造的,但這些現(xiàn)在也只剩下拱起的沙丘。
公元400年至公元1100年的后羅馬時代也被稱為拜占庭時期,最早期的基督教大教堂,叫做巴西利卡(basilica)就建于這個時期。公元674年前后,阿拉伯人的入侵給整座城市帶來徹底的毀壞,城中的居民相繼向南逃逸,進而建造了中世紀城鎮(zhèn)——法馬古斯塔。在此之后一定是發(fā)生過巨大的氣候變化,使得整個遺址都埋沒在沙中,只有石柱的頂端路出頭來。在巴西利卡一帶發(fā)掘出中世紀的錢幣,可以推知最后的居民大約在公元1300年。
在之后的六百年中,古城被逐漸遺棄,磚石瓦塊被取作建筑材料。在威尼斯人占領(lǐng)法馬古斯塔期間,許多石柱和雕像的殘塊也被搬走。類似的掠奪直到1952年才算告以終止,此時政府開始了發(fā)掘保護工作。目前的發(fā)掘現(xiàn)場蔚為壯觀,遺址占地廣大。一千多年來羅馬古城的大部都被掩埋于沙中,因此得以保存,并且也躲過了中世紀的掠奪。類似的情形在整個歐洲處處可見。就像意大利的龐貝古城因火山灰掩埋而得以保存,薩拉米斯古城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