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顧問仲量聯行于2013年11月發布的公告稱,2013年前三季中國在海外房地産的交易額逾50億美元,按年增加25%的幅度來算,這一交易額也超越了2012年全年40億美元的曆史記錄。
而中國與全球化研究智庫(Center for China & Globalization,簡稱CCG)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1月發布的《中國國際
移民報告(2014)》藍皮書(下稱“
移民報告”)則認爲,僅在美國一地,中國人的購房置業數額就早已超過100億美元。2013年3月底之前的一年裏,中國人在美購房總價值達123億美元,占當年外國人在美購房總額的1/8,僅次于加拿大,年增幅高達66%。123億美元購房款中,有69%爲全額現金支付。
與國內的“炒房團”相比,大部分海外購房的目的並不是投機。爲子女留學購房的需求占了很大部分,這是伴隨著中國家庭子女海外留學群體的大幅度提升與增加,而在一些主要留學國家、主要留學區域城市應運而生的一個現象。
另外,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特別是世界性經濟危機相繼發生、對發達國家經濟所産生的影響,爲振興這些發達國家的房地産區域發展,爲吸引海外投資者在海外拓展業務,一些國家根據自身區域的經濟發展、消費量的增加,應運而生了所謂“海外購房”業務。
最爲重要的是,放開
投資移民政策是歐洲國家新的趨勢,很多歐洲國家敞開懷抱,向中國的
投資移民施行開放政策。拉脫維亞、匈牙利、葡萄牙、西班牙、希臘、塞普勒斯等國相繼出臺購房投資移民的法律措施。
在北京2013年春秋兩季的房展會上,海外項目已經超越了半數,春季房展會上,外國住房項目參展商數量已超過180個;到了秋季,參展的國外項目更是激增到260個,這是2009年的十多倍。
在龐大的海外購房團背後,是巨大的海外投資移民潛在群體。根據搜房國際的調查,在1200萬參與調查的潛在購房者中,43%表示移民是海外置業的主要目的;其次是教育,占25%;投資占比爲23%。中國已成爲美國第二大海外房地産投資家。
歐洲爲代表的“購房換居留”以其簡單快捷的方式備受中國投資者青睞,但投資者也應對其風險有所認識。首先,中國人往往在海外置業時對外國的相關法律並不熟悉,他們想當然地將中國的法律法規投射到外國,這在一定程度上對于投資者造成了巨大的風險;其次,對于那些想通過買房移民的投資者來說,由于外國政府會根據國內的經濟狀況來調整其移民政策,而移民政策的調整會對這些投資者造成直接的影響;另外,全球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使銀行的可信度大大降低,從而會對海外置業者的資金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投資者最好通過有實力和誠信,以及與國外頂級開發商有良好合作關系的
移民中介機構,來申請歐洲各國的買房移民業務。